第七十五章 以工代赈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
奇书小说网 >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> 第七十五章 以工代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五章 以工代赈

  “许县令,旱灾之事尚无定论,你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了。”户部尚书秦文绎说道。

  他原本在户部衙门办公,结果却被一个小黄门叫了过来,然后便听到许安在高谈阔论。

  许安冷笑道:“秦尚书,如今北方已是半年未曾下雨,旱灾的记迹象已经显现,难道非要等到饿殍遍野,朝廷才要去救灾吗?”

  秦文绎闻言,登时有些语塞。

  “朝廷并非不要救灾,而是事有轻重缓急,如今西攻川蜀乃是大事,而北方旱灾不过初见端倪,可命当地官员自行救灾便可。”秦文绎说道。

  “川蜀不过蕞尔之地,早晚可定。也不必急在一时。”许安轻声说道,“而北方百姓却是迫在眉睫。”

  秦文绎并未与许安再行争论。

  “陛下,如今国库之用,恐难应付川蜀战事与北方救灾并举,何所抉择,还请陛下决断。”

  朱元璋闻言,随即摆了摆手:“都退下吧。此事容朕思量。”

  许安与朱标走出华盖殿,却遇到了马皇后的宫女小红。

  “许安,北方会发生旱灾,此言当真吗?”马皇后轻声问道。

  “回娘娘,千真万确。今年虽受灾,但百姓尚能支撑,最困难的乃是明年。”

  马皇后点头。百姓家往往没有多少余粮,一旦发生水旱灾害,往往就会陷入饥荒。只不过今年还能靠着去年的收成度日,但若是今年收成大减,甚至颗粒无收,那么来年的生计便没有了着落。

  “你可知陛下,为何不肯调拨银两到河南,山东,河西救灾?”马皇后问道。

  “陛下不打算救灾?”许安闻言却是一愣。

  “并非不救灾,而是无法从国库调拨银两救灾。”马皇后叹息道,“川蜀之征已筹划半年之久,期间耗费物力人力繁多,若是一旦停下来,岂不是虚耗这么多的钱粮?故而川蜀之战是必打的。如此一来,国库便无法再行调拨银两给北方救灾,唯一的途径便是让当地官员组织救灾。”

  许安忽而明白为何,当年北方诸省因为这场旱灾,而闹得饿殍遍野,百姓卖儿鬻女,逃荒乞活。

  “依靠这些官员救灾,怕是百姓们要饿死无数。”许安说道。

  并非这些官员全都怠忽职责,贪赃枉法,而是北方旱灾持续时间之久,蔓延范围之广,靠着一县一府之力,实在难以支撑。

  即便有着常平仓,府县能够调动的资源也十分有限。

  其实马皇后也知道这样的情况,只不过历史上,在旱灾发生之后,到了第二年第三年他们才明白,这场旱灾造成的破坏之严重。

  “许安,朝廷的情况已然如此。你可有办法,解决这场灾害?”马皇后轻声问道。

  许安闻言,便是沉思片刻,随即缓缓说道:“娘娘,凡是遇上灾情,对百姓而言,最为重要的便是粮食,只要有了粮食,那么百姓就可以活下去。”

  “博仁,谁都知道如此,可是粮食从何处出?”朱标乃出言问道,“你也知道常平仓的粮食,最多也就能维持半年的救灾。”许安自然是知道的,但他却笑了笑:“太子殿下,您觉得除了常平仓还哪里有粮食呢?”

  朱标闻言,却是一怔。

  “粮栈?”

  许安点了点头:“没错。就是粮栈。除此之外,那些乡绅士族的家里也都堆满了粮食。臣在河内县的时候,便从他们的手中够得了将近一万石的粮食。”

  朱标的面色有些沉郁:“你难道想要抢劫他们的粮食?”

  许安却是摇了摇头。这些乡绅士族,虽然有不少为富不仁,但也有不少积善行德之人,而且他们的粮食也是辛苦得来的,哪怕是朝廷也不该劫掠他们。

  “那你想怎么办?他们不可能将粮食献出来的。”朱标轻声说道。

  在闹灾的年岁,的确会有不少乡绅士族会设棚施粥,救济穷人,但他们也只会拿出很少的一部分来做善事,对于救灾而言,只是杯水车薪。

  而更多的时候,他们是向外售卖粮食。每当灾害发生的时候,他们都能够赚取大量的钱财。

  许安笑道:“太子殿下,我们不必让他们将粮食献出来,只要他们肯拿出来售卖便可以了。”

  朱标闻言,感到有些不可思议:“他们在灾害发生时,可是会大肆涨价,发灾难财的。”

  而这时马皇后却是笑着看向许安,轻声说道:“许安想必已经想到救灾的计策,就不要卖关子了。”

  许安笑道:“娘娘,以我之见,想要救灾,可从两个方面着手,一是不可设立粥棚,免费施粥,无论是官府还是乡绅,都不可设立粥棚。二是让百姓手里有钱,可以能够购买到粮食。”

  朱标闻言,不解的问道:“不设粥棚,在大灾之下,岂不是更要饿死人?想要让百姓手里有钱,难道还要给他们发钱不成?朝廷又从何处筹措这些银两?”

  许安却是摆了摆手:“殿下,百姓若是能够买粮,何必设立粥棚呢?我之所以提议不设粥棚,便是为了根绝那些偷奸耍滑之辈。而让百姓手里有钱购买粮食,也并非没有办法。”

  “什么办法?”

  “简单来说,就是以工代赈。官府可以开办一些工坊,招募流民做工,给与他们一定的钱粮,这样既可以让流民可以活命,还可以增加官府的收入。”

  朱标闻言,却是眉头一皱:“博仁,官府怕是没有这么多的银两开办工坊,而且这似乎与规制不合。”

  “殿下,生死之间还要考虑什么规制,能够救命才是最重要的。至于银两,可以让乡绅士族出银子合开工坊,然后给他们分红。”

  “分红?”

  “就是赚了钱之后分给他们相应的钱财。”

  “让乡绅士族出钱,然后给他们分钱?”朱标问道。

  “是的。每个县里,大概开办三五个工坊,便足以解决流民问题了。除了开办工坊,还可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等来为流民提供工作机会。”许安轻声说道,“另外百姓虽然有钱了,还要提防粮价上涨,那么就一定要杜绝任何粥棚的设立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qishu.cc。奇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9qi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