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4章 ,和张良的差距,军事改革_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
奇书小说网 > 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> 第384章 ,和张良的差距,军事改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4章 ,和张良的差距,军事改革

  这三天时间平虏堡极其热闹,每天都有大量的诸侯定亲,即便是有正妻的大汉诸侯,那也纳了一房甚至两三房的小妾。

  其中还有一个极其务实大聪明,根本不管你是什么千年的贵族,还是几百年的门阀,一切向钱看齐,找来十房没什么家世,但有钱的岳父,让整个平虏堡轰动不已。

  许多人都不耻这个新贵的行为,娶妻纳妾,你好歹讲个门第。什么都不讲,就这样赤裸裸的把金钱关系摆在面上,纳妾就是为了搞钱,真是把上层人的脸都给丢干净了。

  就连大汉的新贵都不耻他,这不是把刚刚洗干净的脚再次踩到泥坑里去。

  徐凡知道这個消息的时候也有点惊愕,这算什么新钱跟新贵开始结合?这个时间是不是太早了。

  张良找到徐凡道:“陛下可知道这几日成比组织诸侯大会还要忙碌,有十几位诸侯让臣做媒。”

  徐凡道:“这段时间我大汉的诸侯定亲的确不少。”

  张良道:“这样权钱结合,陛下不担心这于我大汉不利。”

  徐凡感叹道:“这是必然的事情,权力必然会找金钱,金钱也必然会依附权力。”

  后世全球化,他啥政权结构没见过,原始的部落,酋长制,甚至还有披着现在国家外衣的封建门阀制,甚至连黑帮制都有,真可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出了国就能感受一股赛博朋克的气息。

  张良道:“但这些商贾把钱带到各大诸侯国当中,必定会影响我大汉的经济。”

  徐凡笑道:“可能会受点影响,但也没子房你想的那样可怕,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种叫生态位的理论?”

  “生态位?”

  徐凡道:“这是春秋时期一个诸子提出来的学问,所谓生态位就是一片地区的野兽所处的位置,比如一座山,必定有一头老虎在最顶位,老虎之下则是三两头豹子十几头狼,在下面这是兔子鹿獐子等野生食草动物。

  这样从高到低,从少到多,就是生态位,地位越高数量越少,因为上位的猛兽多了,底层的野兔獐子等动物就会被吃光,最终导致上层的豹子和狼,老虎通通饿死,生态崩溃,每种动物在每个位置各司其职,数量相互平衡,这就是生态位。”

  张良感叹道:“这位前辈的研究倒是有点道理,把这理论移到天下,不就是天子,诸侯,士大夫,草民百姓这样的生态位结构。”

  “春秋战国就是天子虚弱,诸侯壮大,导致整个天下的生态被破坏,这才有春秋战国这几百年的乱世。”

  徐凡道:“按照生态位的理论,只要这个结构没有发生破坏,缺少的动物会自动补全上位,在生态位当中,狼少了,就会有兔子进化成狼补全这个位置。”

  “用在天下也是一样,这些商贾离开大汉,虽然短期内会有影响,但他们的离开对其他小商贾是好事,当有了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,他们就会壮大,取代那些旧的大商贾。”

  “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好事,最起码实现了大汉内部的阶级流动,减少了大汉内部的矛盾。”

  而这些大商贾的钱财没有浪费,它们是用来开辟新的家园,对我大汉文明来说,这就是最大的好事,这提升了大汉百姓的生存空间。

  张良听完这话陷入沉思,显然徐凡这个说法是他从来没想过,但深入思考一下,却又是极其合理的。

  现在大汉不就属于这种情况,三代以来的贵族被大汉全部打倒,大汉的诸侯在天下之外开拓新的土地,大汉的中小贵族在大汉内部建立属于他们的家园。

  某种程度上来说,大汉就是新的周朝,大汉内部五十郡就是王土,其他诸侯则在外开疆拓土,建立新的诸侯国。

  但张良迟疑问道:“陛下,按照您这个理论推断下去,我大汉这不是在建立大同世界,反而是发展的越好,距离大同世界越远?”

  徐凡好奇问道:“子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?”

  张良道:“现在大汉对外就是以军事占领土地,再把这些土地分封给功臣,造就新的诸侯贵族。”

  “按照这个过程推演下去,发现新的敌人,击败敌人,造就功臣,派遣派遣功臣建诸侯国,而后再次发现新的敌人和领地。

  但这样的扩张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诸侯,臣不相信这个天下的土地是无限的,必然有一个极限,当这个极限到达了,就不会有新的领地,新的诸侯,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就会降临在我大汉。”

  徐凡哈哈笑道:“子房不愧是智者,你这推论一点没错,但这又有什么不好,让诸侯对外扩张,总好过让他们对内内卷,真当整个世界都有我大汉的诸侯了,我大汉就是世界,在整个世界内卷,总好过在现在的土地上内卷。”

  全世界都说大汉话,这是后世多少人的梦想,又有多少人痛恨自己那闭关锁国的老祖宗,领先了2000年,在这临门一脚不行,导致自己都快卷成人渣了。

  但张良却继续说道:“但现在大汉对内也有问题,大汉的百姓除了想建功立业,成为新的诸侯王之外,就是想要开作坊,成为新的大商贾。”

  “生产决定分配,我大汉现在的生产模式,并不能造就想要建设大同世界的人才,反而是造就出一个个想要做作坊主的人。

  这些作坊主是我大汉的培养,由小作坊主,变成大的作坊主,而他们想要完成这一步生态位的跃迁,那就必须死命的压榨工匠赚取利润。

  因为不这样做的作坊主就会被这样做的作坊主给吞并,大鱼吃小鱼,很快整个天下留下的都是那种压榨工匠的作坊主。

  这就会导致工匠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差,天下的百姓生活的越来越艰辛,这和天子倡导的大同世界就越来越远。”

  “本来臣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,但您今天说的这个生态位,让臣彻底明白了,您之所以拼命的把诸侯迁移到大汉境外,又让大商贾配合我大汉的诸侯扩张,只怕就是想减缓这个过程。”

  “但您这是饮鸩止渴,只要大汉一直在创造诸侯,一直在创造作坊主,大同世界就不可能实现。大汉迟早会被这些诸侯和作坊主反噬的。”

  徐凡听完张良的这番话,思考了半天才听懂,而后惊愕的看着张良,不愧是后生的谋圣,靠着自己残肢断痕的理论,居然能达到后世哲学高度。

  是的,徐凡凭借后世的经验,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。

  真论起残暴,封建地主和作坊主那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。

  封建地主才灭了几个民族,人家作坊主灭的民族,能绕地球十几圈。

  但谁让人家是新势力。这个天下要继续推动着往前走,就是要生产作坊主。

  当然徐凡是知道历史,但张良却能自己总结出理论,自己和张良的差距,只怕有一个韩非那么高。

  要不是张良不知道后世的理论,哪里轮得到自己来给张良上课。

  徐凡道:“天下大势,浩浩汤汤,顺之则昌,逆之则亡。即便朕身为天子,也不可能一个人逆转天下的大势。”

  “整个天下是由生产决定上层,神农尝百草,制定五谷,就决定了上古部落制的消亡。

  青铜农具出现之后,上古的部落联盟就维持不下去了,家天下必然会出现,贵族也必然会出现,这一点即便是五帝也难以阻止。

  当铁器出现的时候,就敲响了夏商周奴隶地主的末日,始皇帝带领千万的自耕农,把夏商周以来的奴隶贵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当中。

  “而现在新的铁器已经出现了,新的主角就是作坊主。”

  张良一脸愕然,他有点听不懂天子的推导,前面说的还没有问题,但怎么就出现了新的铁器,又有什么证据证明说作坊主是新的主角?

  徐凡一脸尴尬道:“回到长安朕就会给你看新的铁器。”

  徐凡看出了张良的疑惑,但他也很难说的很清楚,即便他已经知道结果了,但也很难合理反推过程。

  反而是今天张良狠狠的教育了他一番。

  以前他上学,上面的公式就是生产决定分配,生产决定分配,它是当公式那样死记硬背,考试的时候填上去就能得个高分。

  但为什么这样他不清楚,在他看来,这就是1+1=2这样的公理,哪有这么多为什么!

  但今天通过张良的这番讲解,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了。

  汉朝的这点科技就决定,即便他不断均田,创造自耕农,但自耕农维持不了稳定的生产,他们不是破产就是被动的进化成为小地主,小地主又会进化成大地主,最后是门阀士族。

  也就是说,大汉虽然一直在打压门阀士族,但大汉的这点科技水平就决定了,大汉会不断制造新的门阀士族出来,打压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但门阀这个团体还会继续出来。

  只有科技继续进步,到了后世高炉出现,廉价的钢铁出行,黄巢带着扛着铁质农具的农夫,把门阀士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。

  到了后世大宋,庶民崛起,科技可以维持中小地主的稳定生产,于是大宋后的封建王朝,只会产生地主阶级,不会产生门阀阶级。

  再想想徐凡生活的大汉,科技的水平,生产出一个个小作坊主,他们经过激烈的竞争变成中型作坊主,大型作坊主。

  这就不怪徐凡这代人差点被炸成人干。

  大汉八年,十月十九日。平虏堡,诸侯大会现场。

  经过了三日的沉思讨论,大汉的这些新贵选择好属于自己的诸侯国。

  韩信的选择让徐凡有点惊讶,他居然选择了靠近北海的地方,作为自己的诸侯国。

  韩信笑道:“臣在北海立下的界碑,臣想为天子看护我大汉的边界,在北海还有不少的野人部落,臣可以为陛下打击这些大汉的潜在敌人。”

  徐凡道:“你既然有这样的决心,朕就封你为北海国公,北海附近三个诸侯国为伱的封国。”

  但还有十五名诸侯,不满意剩下的那些烂地,毕竟在漠北与大片戈壁沙漠地,这种地方再大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。

  所以这15名诸侯请求兼职重新给他们划分一个诸侯国。

  徐凡想了想道:“南洋的岛屿你们要不要?”

  这十五名诸侯眼前一亮,还有这样的好事?

  但徐凡却说道:“不是所有的岛屿都有香料的,甚至很多岛屿连野人都没有多少,这就代表你们即便是想建立诸侯国,也没多少人手,只能教化这些野人。

  而且你们的岛屿如果没有在航道上,一年也没有几艘海船会经过,朝廷给你们的支持也是极其有限的,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没有什么敌人,算是个比较好的养老之地。”

  “臣等愿意去南洋建国!”这十五位诸侯齐声说道。

  他们15人内心的想法极其简单,都去了南洋了,自己组建一个船队,登上香料岛去弄香料,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,只要他们的封国在南洋,香料就是他们的财路。

  只是不少人内心已经在想了,南洋既然有香料岛,那肯定可以种植香料,他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封国,开垦土地,种植香料,这不相当于有了一个不用挖掘的金矿。

  所以徐凡即便说南洋的条件再恶劣,他们也要在南洋建立自己的诸侯国。

  徐凡道:“丞相划分南洋15个岛屿,给功臣建国。”

  张良道:“遵旨!”

  其他诸侯与眼红不一样,有很多人当即就想换。

  但徐凡看出了他们的想法道:“落子无悔。”

  建立诸侯国可不单单只是赏赐,还是一份责任,没有你们在这里镇压大漠,怎么同化大漠,阻止新的草原民族诞生。

  徐凡就是担心这些诸侯,不愿意吃大漠的苦,想要到其他好的地方去,才提前跟他们说好,落子无悔,就是要断了他们的后路,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在大漠开拓。

  划分好各个诸侯的封国之后,韩信这些新的诸侯,带着自己的部众,朝廷封的牛羊,纷纷前往自己的封国去建设。

  同时大汉的漠南都督府被撤销,大汉朝廷建立了新的漠北都护府,都督还是由韩信担任,不过大汉的士兵已经全面撤退,漠北都护府的士兵则变成了诸侯的士兵,就像辽东都督府一般。

  同时大汉的镇北将军府回迁回广阳郡,镇北将军仍然由季心担任,同时徐帆决定成立镇南将军府,镇西将军府,两位将军则由徐帆回长安之后再做抉择。

  大汉将会由4个将军府和关中禁卫军组成大汉的常备军力量。

  每个将军府会有1万常备军,关中则会有四万禁卫军,这8万常备军只是大汉和平时期的力量。

  这些常备军说是士兵,但汉军是以军官的方式来训练他们的,到了战时,每个将军府可以顺势扩张5万大军,成为一个战略方向的力量。

  按照徐帆的规划,北方将会出现三个都护府,西域将会成为大汉新的都护府。

  这三个都护府,则是大汉应对外界敌人的力量。

  大汉八年,十月二十日。

  诸侯大会结束,徐凡开始返回长安,大汉的各路诸侯已各自返回自己的封国。

  而跟着天子返回长安的还有浑邪王、休屠王,柯虎。这些胡人部落首领。

  大汉的分封,让他们羡慕不已,不少部落首领都想以自己的功劳获得一块领地。

  但这样养虎为患的事情,徐凡怎么可能答应,就韩信这些诸侯,徐凡都没有多少信心,他们能一直听从大汉的命令。

  历史上的西汉,都是血脉兄弟自家人,但不到60年就搞出了七王之乱。

  自己分封的这些诸侯连血脉关系都没有,60年之后能做到听调不听宣,已经算是万幸的事情。

  徐凡对他们的希望不过是肉烂在锅里,即便他们造反,那也是属于大汉的内战。

  你们这些白皮肤黄头发的野人,也想在大漠分一杯羹,简直是马不知脸长。

  当然人家好歹是功臣,好面子的徐凡也不好,马上卸磨杀驴,干脆先把他们带回长安,用长安城的繁华腐化这些部落首领的意志,到时候再封他们一个子爵,男爵让他们领一份俸禄,在长安城过点富贵的日子,这不比在大漠啃沙子要好。

  每每想到这里,徐凡还是很欣慰,自己这样的好老板,古往今来也没多少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qishu.cc。奇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9qi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